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期《保险周刊》编发一组保险机构党员干部以优异成绩和昂扬精神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实际行动,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热切期盼。
2022年9月22日,合杭高铁湖州至杭州段首趟列车从杭州西站驶出。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今年6月,当刘先生得知自己只花几百元投保的医疗保险竟然将花费140多万元的CAR-T治疗费用报销后,感慨地对《金融时报》记者说:“虽然命运和我开了一个玩笑,但‘平安e生保’却又给我增添了好运,也给我和我的家庭带来莫大的慰藉!”
2020年1月,刘先生因检查发现得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入院治疗,医生建议进行CAR-T细胞免疫治疗。面对这笔高达148万元的治疗费用,疾病的困扰和治疗费用上的巨大压力让刘先生和家人心情十分沉重。就在此时,他从代理人那里得知自己2017年购买的“平安e生保”已经将天价的“抗癌药CAR-T”纳入了保障范围,于是,刘先生立即申请了保险理赔并且接受了医生的治疗方案。
事实上,类似刘先生这样的故事只是中国平安众多理赔案件中的一个小案例。在看似平常的保险合同背后,有无数像刘先生这样的客户,感受着包括中国平安在内的我国保险业“有温度”的服务和保障。
不仅仅在民生领域,近年来,从我国首次试采海底可燃冰的“蓝鲸1号”,到首个国产石油平台“希望6号”,再到交付马来西亚的“电动机车组”,在众多高、精、尖科技创新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背后,同样有着中国平安的身影,凭借综合金融优势,中国平安始终坚持在服务国计民生的同时,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发展。
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在日前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年来,中国平安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守“以人民为中心、以民族复兴为使命”的立业初心,以党建引领谱写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坚守“专业”与“价值”,以麾下诸多金融业务板块不断嬗变、创新,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持续发挥实体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让理赔从终点成为起点
作为一家可为客户同时提供产险、寿险、健康养老等多场景保险服务的综合金融企业,中国平安将战略定位为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对于服务的追求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理赔数量和金额在十年间里增长了几十倍。
数据显示,十年前,中国平安年赔付1553万件,理赔金额为578亿元;到十年后,这一数字分别增长至理赔55860万件(寿险3091万件;产险40790万件;养老险11979万件)、理赔金额达15068亿元(寿险2367亿元;产险11381亿元;养老险1320亿元),理赔件数和理赔金额涨幅分别达35.96倍和26倍,保费规模从2336.37亿元增长至7603.33亿元。
在近十年发展历程中,面对拥有两亿个人客户和5.16亿互联网用户的中国平安专注于打造极致服务,在行业内推行的“主动为客户寻找理赔理由”的服务理念,直击行业痛点,受到了客户的一致肯定,树立起属于自己的金字招牌,让理赔从终点成为起点,感受中国平安有温度的服务。
回归“专业价值”构筑百年品牌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平安的成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从综合金融到医疗健康,会说话的数据诠释了其稳健发展的由来。
据统计,从2012年到2021年年底,中国平安营运利润收入由323.75亿元增长至1479.61亿元,十年期间增长457.02%;2007年,中国平安登陆A股,彼时市值在全球保险集团企业名列第4位,十年时间市值便破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保险集团第一;2021年中国平安每股收益为2.53元,到2021年底增长为8.4元,涨幅332.02%;2012年至2021年底,中国平安每股股息分红由0.45元增长至2.38元,期间翻了5.29倍;十年间,总股份数也从79.16亿股增长到了182.8亿股,涨幅230.92%。
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凭借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前列。2012年,中国平安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242位,十年后大幅提升217位至25位。“当2022年中国平安重启‘专业·价值’理念,秉承‘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新品牌口号,是公司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和新挑战,展现新价值文化与时俱进的焕新诠释。”上述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品牌升级,是中国平安品牌体系的一次完整清晰的梳理,也是品牌经营理念的一次全方位检验与提升。”
勇担“双器”之责任
无论是冲破苍穹的航空航天,还是奔流东西的白鹤滩水电站,抑或飞驰南北的京沪高铁,一项项国之重器正在不断刷新中国面貌,定义中国实力。在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背后,中国平安作为中国企业的一分子,凭借综合金融优势深度参与众多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工程。
以著名的白鹤滩水电站为例,2016年,平安产险作为首席承保人,承保了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右岸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保额达61.19亿元,承保份额达70%,为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建设提供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保险保障。
在中广核核电项目中,平安产险首席承保中广核惠州太平岭核电站一期核建设工程项目,项目总保额250亿元,平安产险保障份额达44.5%。在“一带一路”保障中,中国平安充分利用绿色金融工具,各专业子公司为海外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提供保险保障和投融资支持,为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发行企业绿色债券、供应链ABS、可转换债券等。据统计,中国平安在一带一路项目总体投融资额超过3400亿元,累计承保工程险项目达860个。
2021年,平安资管投资19.4亿元参与横琴科学城项目,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平安产险首席承保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线路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铁路工程,项目总保额为256亿元。此外,中国平安还累计投资72.4亿元支持古金高速项目和武汉地铁轨交项目,助力完善长江干流沿线的交通网络,促进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投资方面,中国平安将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绿色基建作为投资重点持续加码。平安资管仅2021年就新增投资266亿元。先进制造产业领域:2021年,平安资管向渝资光电项目累计投资65.3亿元,为重庆最重要的半导体产业项目提供了保险资金支持,推动了重庆数字产业化建设,也为“险资入渝”树立了标杆。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末,中国平安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已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
展望未来,中国平安上述负责人表示,在全国各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平安将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践行“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始终不渝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全面投入乡村振兴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