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要闻 银行 保险 证券 维权监督 品牌服务 聚焦3.15 房产家居 乡村振兴 皖美文旅 舆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生活 > 综合要闻

首月信贷供需两旺多项数据超出预期

时间: 2023-02-13 00:22:30
来源: 经济日报

内容提要:

中国人民银行10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初步统计,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多项数据超出预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表示,1月份金融数据实现“开门红”,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国人民银行10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初步统计,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多项数据超出预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表示,1月份金融数据实现开门红,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月份M_2增速创下2016年中以来最高水平,表明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支撑1月份M_2增速创新高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存款,同时,信贷高增下派生能力增强和财政靠前发力也加大了货币投放。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1月份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在去年高基数上继续同比多增7900亿元;春节前企业集中发放薪酬福利,单位存款向住户存款转移,同时受个人消费意愿仍偏低等因素限制,居民更多选择将收入进行储蓄而非消费,助推M_2
  在经济回升、政策支持等共同作用下,1月份信贷供需两旺,当月新增贷款总量创下历史新高。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从供给角度看,商业银行有信贷早投放、早收益的传统,加之监管层强调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驱动银行在年初对信贷应投尽投。从需求角度看,一方面,去年底以来国内经济活动较快修复,市场信心回暖,带动实体经济贷款需求改善;另一方面,为巩固经济回稳势头,年初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基建、制造业投资等保持较快增长,支撑配套融资需求,同时,第一支箭支持下银行对房企贷款支持力度明显提升。
        1月份,企()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1月份新增信贷大幅放量,企业贷款仍是主要支撑。温彬认为,随着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加快投放、保交楼和优质房企贷款支持计划加码、碳减排和设备更新改造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落地,在政策性银行和国有股份制银行头雁作用拉动下,1月份企业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强劲。
      “1月份企业贷款在总量扩张的同时,期限结构继续改善,这一方面源于经济回暖背景下银行风险偏好回升,另一方面也因监管要求银行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银行在政策面引导下也有意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王青说。
  与企业贷款相比,1月份,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同比少增5858亿元。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这反映出受多重因素影响,居民消费和投资意愿不振,有效融资需求仍然不足。
  王青认为,在宏观政策延续稳增长取向、市场主体自主融资需求修复支撑下,2月份信贷有望继续保持同比多增势头。进入2月份以来,票据利率持续处于高位,也预示了这一点。此外,随着2月份地方债大规模发行,社融也有望出现同比多增。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今年消费增速有望逐步修复至接近疫情前水平,但同时仍需包括金融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支持,以有序扩大金融支持消费信贷的规模,稳步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助力消费恢复,提振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
       “随着各地稳增长计划和举措出台,企业与政府部门投资步伐加快,消费预期逐步恢复,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融资需求共同作用下,开年信用扩张积极,加速宽信用进程。温彬表示,年初信贷高增下,后续韧性仍需观察。下一阶段,信用扩张的韧性和地产、消费修复情况仍较为关键,扩投资、促消费、稳地产、调结构等政策需延续支持,继续保持稳健货币环境,以巩固经济企稳向好态势。(姚进)
 
 
安徽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0005593号-2 公安备案号34010302001216 皖网宣备110004号
举报电话:0551-62656039 新闻热线:18656979315 投稿邮箱:1609160588@qq.com 技术支持:锐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