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体量大、来源稳定的突出优势,是助力经济发展和服务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安徽银保监局积极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把高效运用保险资金作为融入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具体实践。立足安徽本土、对接企业需求,聚焦重点项目、强化政策指导,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为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但保险资金运用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等现实问题,需要着力解决制约保险资金发挥作用的短板,推动保险资金运用走入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发展轨道。
保险资金运用的地方实践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彰显。2021年安徽省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过1万美元关口,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1万户,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8,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在全国发展格局中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迈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呈现出经济实力跃级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强劲势头,蕴含巨大投资空间、产业空间、市场空间,对资金要素的吸引汇聚和周边市场的辐射带动越来越强。
资金总量增长较快投资结构多元发展
2018年至2020年,保险资金在安徽省投资额度分别为900.23亿元、1004.07亿元、1637.5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7.31%,2021年保险资金投资额度达到约2000亿元。投资结构多元化,包括大额存款、债券、债权投资计划、股票、股权、不动产、基础设施投资计划、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其中人身险公司投资集中于债券、存款、股票、基础设施投资计划、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领域,财产险公司投资集中于不动产、股票股权、债权等领域。
监管部门稳步推进险资入皖
安徽银保监局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保险资金在皖投资工作。
一是把推动险资入皖作为重点任务常抓不懈。在日常监管中推动省级保险机构积极向总公司和来皖高管人员宣传介绍安徽投资项目,引导总公司加大在安徽投资力度,督促签约项目落地实施。积极促成中国人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赴安徽考察,了解接洽省内项目,并赴科大讯飞、含元资本、海螺集团等企业参观座谈。目前安徽省2个险资投入的大型项目均按计划顺利实施,分别是泰康集团泰康之家·徽园医养融合社区和新华人寿保险合肥后援中心,泰康之家·徽园医养融合社区总投资约20亿元,于2020年8月7日在安徽合肥开工;新华人寿保险合肥后援中心总投资约45亿元,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8月竣工,运营服务作业中心和安徽分公司已搬迁入驻。
二是推动政府和保险集团签订战略协议并跟进落实。2021年,安徽银保监局积极推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与安徽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将相关投资举措纳入“双招双引”督办事项,定期追踪协议落实情况。2021年10月,中国人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广发银行合肥分行联合开展的芜湖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资本金融资项目成功落地,投资入股金额9.13亿元;2021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在皖成员单位分别与国家能源集团安徽能源有限公司、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彩虹(合肥)光伏有限公司签约合作,承担风险保额累计347亿元,为企业提供授信额度8.5亿元。
保险资金运用短板和原因
近年来,保险资金在支持安徽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可观成效。但资金运用手段和渠道还不够丰富,保险业资产、负债两端直接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功能发挥还不完全,促进保险资金入皖惠皖的机制还不完善,适合安徽市场和在皖企业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供给不够丰富。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健康养老、脱贫攻坚、国企改革等实体经济方面的应用范围有待扩大,投资力度有待增强、运用水平有待提高、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运用效果尚不能完全满足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这种发展现状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导致。
一是保险公司法人机构数量不足。安徽省内目前仅有1家财产险公司法人机构,尚未设立人身险公司法人机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等资金主要存放于法人机构所在地开户行,导致在安徽省的银行协议存款、大额存单以及其他资金运用项目较少。而且保险公司对于不动产的投资政策趋紧,安徽省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自有物业投资较少。
二是保费获取成本较高。近几年,保险公司普遍销售的保单内含利率设定较高,导致保费获取成本较高,对投资收益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从企业长久经营盈利的要求看,安徽省目前债权融资收益率水平不高,尤其是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资本市场走势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市场共振风险和投资风险加大,安全、稳定、优质的项目供给有限,难以满足保险机构投资需求,因此,与发达地区尤其是长三角中的江浙沪相比,保险机构投入安徽的资金运用规模尚有较大差距。
三是同时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保险机构投资意向的项目不多。保险资金投资具有单笔额度大、期限较长、注重资金安全等特点,保险总公司对投资项目审核较严,安徽省内符合保险机构投资偏好的项目有限,而且省内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和项目方缺少直接和总公司投资部门对接的渠道,仅能通过分支机构了解信息并逐级向总公司争取资金和项目,导致信息滞后且不对称,影响保险资金运用的效果。
四是激励支持政策不足。一方面,安徽各地市尚未出台关于鼓励引进保险资金支持地方实体经济、鼓励投融资创新、金融科技平台创新的具体措施,导致政策保障和推动作用发挥不足;另一方面,为保险资金提供增信担保的政策不完备、机制不健全、担保机构实力不雄厚。省内融资平台公司的经营和偿债能力与运用保险资金的项目总体需求不匹配,具有高信用评级且能为引入保险资金的项目提供担保的省内企业数量不多。同时,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及险资运用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部分相关监管制度滞后于发展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险资运用的积极性、灵活性、机动性,需要与时俱进予以修订完善。
把握发展新机遇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2年是稳步推进“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安徽处于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枢纽链接交汇点,是“大手笔”运用保险资金、“大眼光”加快市场布局、“大战略”支持实体经济、书写险资入皖“大文章”的战略投资沃土。建立多方联动、结构多元、类型全面、服务到位的保险资金在皖运用新格局,加大保险资金投入规模、加强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将促进安徽保持当前良好前进势头、激发内蕴的发展潜力,全面助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建设,快速发展的安徽也将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丰厚回报,促进保险业良性发展。
进一步提升险资运用“广视角”
一是保险机构特别是国有保险机构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保险资金在皖运用的重要意义和长远前景,准确把握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和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安徽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是保险监管部门要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千方百计发挥投资拉动作用,鼓励、支持保险机构来安徽考察投资,利用安徽启动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计划的良好机遇,参与合肥都市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建设。
进一步打造险资入皖“大舞台”
一是打造实力雄厚的政府融资平台,做险资运用的强劲后盾。支持政府融资平台机构做强实力、做大规模、做优质量,提升经营水平、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运用保险资金的大型项目提供更全面更强力的风险担保。在不增加地方债务和企业负担的情况下,根据“自愿参与、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高信用值的企业为引入保险资金用于重大项目建设的企业提供担保,鼓励省内实力企业充分发挥扎根本土、熟悉情况、了解市场等优势,为各市县特色项目和优势产业引入保险资金提供保障。
二是强化险资运用的数字平台设施建设。建立两个信息储备池,其一是融资需求企业信息储备池,统计整理企业规模、业务布局、发展计划等信息,重点了解储备池内企业的融资项目和资金需求,遴选符合国家和省内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保险资金运用规范、对应保险资金投资偏好的优质项目,在信息发布、推广对接、协调服务方面予以支持,定期汇编《融资项目指南》提供给保险机构。其二是保险机构信息储备池,汇编保险机构名录,整理保险机构的沟通渠道、投资偏好、投资计划(意向)等关键信息。向省内各地政府、保险机构和信用资质较好的企业开放两个信息池,并通过资金—项目推介会等方式有效促进有投资意愿和能力的保险机构与融资项目企业之间加强沟通接洽。
三是培育良好市场环境,完善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在皖投资的激励机制。促进各地通过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支持引进保险资金、创新运用形式,不断提升保险资金在各地的投入力度、广度、深度。制定考核奖励实施细则,将保险机构协调总公司扩大资金在皖运用规模、向总公司推介省内项目、引导总部项目落地安徽等方面的工作成效纳入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和自贸区建设的考核内容,对达成考核指标的金融机构和促成省内相关企业、项目与保险资金成功对接的其他单位给予奖励。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开展成立人身保险法人机构项目论证和争取工作。
进一步奏响险资运用“交响乐”
一是明确责任,建立机制。成立“险资入皖”推进工作组,为保险企业和融资企业及项目在信息更新、对接沟通、政策指导等方面提供全面标准化服务。建立固定交流平台,工作组成员单位定期交流“险资入皖”基本情况,实时更新、共享最新信息,全面掌握保险资金在省内投资动态情况。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研究解决推进“险资入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保障“险资入皖”项目顺利推进。
二是大力拓通拓宽投资形式。鼓励、引导保险机构抓住银保监会集中修改一批保险资金投资政策,放宽保险资金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力度的政策机遇期,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以开展创业投资、基金投资,设立成长基金、新兴战略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参与助力安徽地方经济发展。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稳定的优势,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基金等方式在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高新产业、重大制造业、数字经济、重大民生工程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为各类项目拓宽基金来源、提供稳定保险资金支持,服务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继续和更多保险机构特别是头部保险集团公司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宣传推介省内企业和重点项目。支持保险集团发挥企业类型丰富、金融牌照齐全的集群优势,在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充分运用保险、银行、信托、基金、租赁等多元金融工具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筹措资金,采取债权计划、股权投资、产业基金、信托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参与地方金融改革、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吸引保险机构区域中心和功能性总部入驻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安徽自贸区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作者:安徽银保监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