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起,六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交通银行此次存款利率调整,对3年期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其他期限的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据中国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存款利率表,调整后,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25%、1.45%、1.65%、2.15%、2.60%、2.65%。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从9月15日起调整了存款利率,调整后的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25%、1.46%、1.68%、2.15%、2.60%、2.65%,其中6个月与1年期存款利率与其他5家大型银行略有差异。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从9月15日起调整了存款利率,各期限利率与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保持一致。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15日存款利率未变,其中,3年期与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为2.80%。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专家、助理研究员王小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新的机制建立后,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今年1年期LPR已降3次共计15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较低,根据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款利率下降是必然的结果。
“在资产端收益率下行的压力下,下调存款利率有利于银行稳定负债成本、改善息差、增加盈利空间。预计中小银行未来也会跟进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其降低负债成本,促进小微信贷投放服务实体经济。不过,这对中小银行揽储可能会造成压力。”王小雯说。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认为,多个因素推动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一是当前宏观政策导向,稳增长需要保持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以刺激需求恢复。二是银行盈利空间收窄,净息差已降至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银行有动力下调存款利率。三是当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存款增长较快,下调存款利率带来的银行吸储能力下降影响不会太大。四是调降存款利率是商业银行的自主行为,也是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表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对本报表示,此次国有大行存款利率的下调,一方面可以缓解银行在负债端的压力,对于存款较多的大型银行,这种影响更为明显,也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减少居民储蓄,将资金投入其他投资渠道或者增加消费。同时,存款利率的下调也有利于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调整,起到促进投资的作用。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从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看,第二季度“更多消费”占比23.80%,虽较第一季度小幅上行0.10个百分点,但并无显著改观。与此同时,第二季度城镇储户“更多投资”占比17.90%,较第一季度下行3.70个百分点,创2009年1月份有数据记录以来新低。与以上数据相对应的是,第二季度城镇储户“更多储蓄”占比58.30%,较第一季度大幅上行3.60个百分点,创2002年第三季度有数据记录以来新高。这表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将降低居民的储蓄需求,推升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