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北京9月25日电(记者吴秋余)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延续增长态势。2021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9.0%,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人民币跨境收支总体平衡,全年累计净流入4044.7亿元。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2022年1月进一步提升至3.2%,创历史新高。
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正从展台和概念,逐步普惠大众、走入百姓日常生活。9月16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美团获悉,上线半个月的美团数字人民币低碳卡硬件钱包已吸引近40万人预约申领。
今年以来,受A股市场大幅震荡影响,新基金发行规模下降明显。在此背景下,为了提振新基金发行,向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基金公司出手自购成了新基金发行时各家的普遍做法。
当前,世界经济滞胀风险加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地缘政治和极端天气等因素对能源矿产、粮食等品种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在宏观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的背景下,助力微观主体稳定生产经营,平抑输入性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期货市场要答好的时代问卷。我国期货市场汇集市场主体力量,用好各项利好政策,进入了积厚成势、跨越赶超的黄金发展期。
近日,某保险公司因为存在违规接受投保人使用信用卡对保单贷款进行还款的行为,受到中国银保监会的处罚。该保险公司表示将以案为鉴,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这也让保单质押贷款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国有大行首份2022年中期业绩出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8月22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该行各项贷款增长5370亿元,同比多增608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截至2022年6月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7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42.64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9.23%;“专精特新”及科创企业贷款客户数超2万户;绿色贷款余额4336.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49%。
中国金融网讯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8月,银行结汇15864亿元人民币,售汇14162亿元人民币。2022年1-8月,银行累计结汇116814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09719亿元人民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新安银行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全面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的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公众增强反洗钱意识和能力,远离洗钱犯罪的侵害,安徽新安银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反洗钱宣传月活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助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
9月,伴随今年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人们对金融消费权益的重视被进一步唤醒。
近年来,银保监会持续完善全流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不断优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已连续开展4年的“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成为持续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社会公众金融素养、促进防范金融风险的有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