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安备案号34010302001216
            皖网宣备110004号
公安备案号34010302001216
            皖网宣备110004号
        2025年正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金融支持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联合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等七部门印发《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实施方案》,为安徽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安徽通过建立浮动利率定价机制、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深化数字金融赋能、推进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举措,构建银企长期共赢合作机制,推动地方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乡村产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力争在未来5年形成“共育一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格局。截至目前,全省252家金融机构加入“共同发展计划”,签署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3603户;累计发放贷款2673户、112.36亿元。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设在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不仅全景展示了安徽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更成为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乡村产业的生动注脚。
活动现场除了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农事体验活动和特色农产品展销外,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精心组织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宣传活动成了一大亮点。工作人员通过开展企业家沙龙、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经营主体普及金融知识,介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和产品。
来自铜陵张林渔业的张林兵,作为铜陵鲈鱼产业的领头人,本次活动被特别邀请坐在了省委书记和省长的中间。他激动地告诉记者:“自从和银行签了‘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以后,我们获取中长期贷款资金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都下降了很多,不用再为融资问题四处奔波了。”
蚌埠的安徽益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同样签署了“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根据协议,企业获得500万元授信额度,可灵活运用银行承兑汇票、流动资金贷款、订单融资、非融资保函等多元化产品。此外,协议创新引入“远期利率共赢定价”机制,采用“前低后高”的阶梯式贷款利率设计,将贷款利率与企业成长周期深度绑定。“我们通过锁定未来收益,降低当前风险,为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助力双方共同发展,实现银企共生共荣。”徽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
在金融的活水注入下,不仅现代化农业企业受益,传统乡村同样焕发新生机。
针对犁桥村传承悠久的竹编、木雕等手工艺,当地金融机构提供小额创业贷款,支持手工艺人创新设计、拓展市场。如今,这些承载乡愁的手工艺品不仅畅销本地,更借助电商平台远销全国,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作为铜陵市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犁桥水镇在开发初期面临成本高、周期长、抵押品不足等难题。光大银行铜陵分行及时跟进,为企业批复1.3亿元贷款,助力项目建设;2024年底再次审批8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可持续金融服务,支持其升级为4A级景区。在金融机构支持下,犁桥水镇探索出“企业+政府+村集体+运营公司”模式,整合景区收费权、停车场收费权等增信方式,打造集民俗文化、农耕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业态。2025年春节期间,水镇夜间经济火爆,非遗市集、民俗表演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300万元。
金融科技也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当地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分析当地农户信用状况和经营数据,量身定制金融产品。线上金融服务平台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贷款、查询账户等业务,显著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与便捷性。
丰收节里话丰年,金融纸笔谱新篇。铜陵犁桥村的一位农户感慨道:“丰收节是我们农民的节日,金融支持让我们在乡村振兴路上步履坚实。”(袁浩)